孔乙己

出自孤兒展覽館
於 2023年5月31日 (三) 01:59 由 Cl0vis0423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big> {{Terminfo | image = | imagecap =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 exp = 当代有学历但不得志的民众自称 | place = 支圈 | rating = 4 }} 孔乙己原为鲁迅书中的人物,他穷困潦倒却不肯脱下象征着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在支那教科书中一般被作为迂腐而可怜的知识分子典型。 当代网络上许多网民自比“孔乙己”,以抒发自身有学历而失业或只能做体力…”)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孔乙己

釋義

當代有學歷但不得志的民眾自稱

場合

支圈

評分

★★★★

孔乙己原為魯迅書中的人物,他窮困潦倒卻不肯脫下象徵着讀書人身份的長衫,在支那教科書中一般被作為迂腐而可憐的知識分子典型。

當代網絡上許多網民自比「孔乙己」,以抒發自身有學歷而失業或只能做體力活的感慨,反映了支那就業困難大背景下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認同,體現了支那年輕人對該現象的迷茫和失望。

該網絡迷因遭到趙家重視,並動用真理部力量予以批判。

孔乙己文學

該詞指代許多網友結合自身經歷,自比孔乙己,對魯迅先生作品在當代的改變和再創作。以下為一些示例:

  • 都說學歷是敲門磚,但慢慢我發現它是我下不來的高台,也是我脫不下的長衫。
  • 如果我沒有上過大學,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絲。可惜沒有如果。
  • 如果我沒有讀過書,我可以找別的工作做,可我偏偏讀過。
  • 找一個收銀員要4000-4500,而會計只要3000。

評價

趙家

鑑於真理部發表該類社論後遭到十萬,甚至是九萬次的沖塔,其迅速開啟趙盾,對此話題避而不談,故留下的珍貴語錄較少。以下為筆者摘錄:

  • 孔乙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當代有志青年絕不會被困在長衫中。
  • 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長衫是衣服,更是心頭枷鎖!
  • 經濟正在復甦,就業形勢正在逐漸改善,青年一代將會有更廣闊的平台、更多樣的機會和選擇。
  • 自嘲一下是為了舒緩壓力,為了更好地前進,但不要沉溺其中。管理好自己的心態,正確面對逆境,才能厚積薄發。

猶記得真理部曾經發表言論杜絕頤使氣指(迫真)的說教,怎麼自己也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呢?

民間

摘選自評論區。

  • 一邊一些聲音指責年輕人「躺平、挑」,另一邊一些社會層面先不說40歲+,是35歲+就不納入社會職業考慮。我們得問一個問題,我們是真的缺乏勞動力嗎,還是缺乏廉價勞動力?996嚴格說就是違法的,但是相關的關注處理在哪?一些企業變相以「提成形式」倒逼加班而實質設立過低基礎線,類似又有哪些主動介入?一些機構是否近於形式。我國各區的最低收入線是否偏低?如果我們看下世界一些發達區域,看看一些招錄率,就大致知道我們的內卷多嚴重,與此同時,因為權益保障不足,大量的青年人傾向進入並不創造稅源的公立單位,這是引發思考的。不要總提什麼「年輕人不能吃苦」,就世界而言,讓高學歷去從事基礎工作本身就是失衡。鼓勵、幫扶創業,提升社會保障尤其非公領域權益,加大勞動權益立法及有力保障,調節分配,有力提升中低收入。應大力改善勞動權益,並着力改善質量,唯此才可推動婚育、消費、健康發展等等方面。與其關注青年思想工作,不如回歸問題源頭。
  • 社會出了問題,不能怪學生。
  • 更經典的難道不是「駱駝祥子」?
  • 明明是社會系統性的發展階段問題,怎麼就矛盾轉移成學歷的鍋?按這個邏輯,那輟學打工的,哪個不是放不下那輛人力車的駱駝祥子?那自主創業做個體小經濟的,誰又不是到處吃大耳巴子的文三爺呢?還有為生活無奈奔波的底層民眾,誰又不是阿Q呢?
  • 雞湯文就算了吧,戰狼文都比這個強,相信當保潔解決問題,還不如讓青年上山下鄉做小農,一天到晚割草餵豬全年無休自給自足,這是解決問題之道嗎?
  • 與其指責青年人不脫下孔乙己的長衫,還不如調查一下什麼樣的制度會造就蘇州許小姐、江西周公子、深圳鍾小姐這種普遍存在的價值觀扭曲的年輕人,匡扶一下社會主義正義和價值觀!
  • 其實我們都生活在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個社會,我們都是孔乙己,都是駱駝祥子。
  • 魯迅寫孔乙己是批判社會的,沒想到現在社會開始批判孔乙己了。
  • 是啊,學校不教社會上的東西,所以學生進入社會後不知所措,那為什麼要上學呢?國家何必在花大把錢搞教育,義務教育結束後統統進入社會去摸爬滾打就是了,省錢且有效!
  • 這篇文章的意思很簡單:工人缺人啦,大學生趕緊過去幹活!
  • 是閏土嗎,從月光下,頸戴銀項圈,手持鋼叉的月下少年,到白髮蒼蒼貧困潦倒,麻木、卑微、木訥。
  • 不是我們的眼光把人分為369等,而是社會通過學歷把人分成了369等,說孔乙己迂腐,說八股取士害人,可現在教育不是也是這樣嗎?一個標準卡死,光是一個英語就卡掉了多少人?上了大學和上不上大學的人生境遇大不相同,人們抱怨的沒錯,請不要轉移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