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出自孤兒展覽館
於 2023年5月31日 (三) 04:28 由 Cl0vis0423留言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成因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孔乙己

釋義

當代有學歷但不得志的民眾自稱

場合

支圈

評分

★★★★

孔乙己原為魯迅書中的人物,他窮困潦倒卻不肯脫下象徵著讀書人身份的長衫,在支那教科書中一般被作為迂腐而可憐的知識分子典型。

當代網絡上許多網民自比「孔乙己」,以抒發自身有學歷而失業或只能做體力活的感慨,反映了支那就業困難大背景下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認同,體現了支那年輕人對該現象的迷茫和失望。

該網絡迷因遭到趙家重視,並動用真理部力量予以批判。

孔乙己文學

該詞指代許多網友結合自身經歷,自比孔乙己,對魯迅先生作品在當代的改變和再創作。以下為一些示例:

  • 都說學歷是敲門磚,但慢慢我發現它是我下不來的高台,也是我脫不下的長衫。
  • 如果我沒有上過大學,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絲。可惜沒有如果。
  • 如果我沒有讀過書,我可以找別的工作做,可我偏偏讀過。
  • 找一個收銀員要4000-4500,而會計只要3000。

成因

孔乙己現象的背後必然包括其個人原因和社會問題,筆者無可否認孔乙己本身不是完人,但筆者仍然認為去正視這些缺陷背後的支那國民性和社會問題是更為重要的。

孔乙己沒有對讀書這一沉沒成本作出理性的評判。沉沒成本指代為一件事付出了且無法再收回的成本,如買衣服所花費的錢,電影開場後的電影票票價等。讀書相對於工資也是一種沉沒成本。從長遠來看,沉沒成本最終會全額貶值,從而不會影響到決策。不難發現,為使決策在較長的時間段上保持相對理性,需要迅速降低沉沒成本對於決策的影響,也就是讓沉沒成本快速貶值。而今,社會推崇的「考公,考編」等都在拖延讀書這一行為的時間,也就是拖延沉沒成本的貶值。同時,在支那人對於鐵飯碗的不懈追求下,大部分人會選擇屢敗屢戰地考公,考得次數越多,沉沒成本越高,人們也會覺得再考一次越值得。在這樣的非理性情況下,沉沒成本與現實不匹配,故會造成較大的心理落差,進而催生孔乙己文學。

孔乙己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不足。在絕對理想的情況下,當代的孔乙己應該意識到自己所參與的考試並非是為了生存技能而開展的,而是為了綜合選出一批有一定智商,足夠家境(以供養孩子學習)的人。參與這種內捲化競爭的人應當(在理想情況下)意識到這種競爭的成功可能較小,給自己留下退路,而不是堅信這樣的競爭能夠為自己帶來優秀的社會生態位。當然,很難說這樣的現象背後沒有真理部宣傳的推波助瀾。

孔乙己文學的創造者多半將功名利祿作為學習動機。這點是某位先生在聊齋中著重批判的,但筆者認為,這樣的學習動機在一個幾乎只有拿鐵飯碗,當紅色跪族才能獲得趙家人青睞進而獲得好處的朝代中無可厚非。孔乙己之過在於他沒有認清自己學習「茴」的四種寫法是為了單純的獲取知識還是變現為競爭成本,因此才會出現心理落差。不過,你真理部可是一直宣傳著為支那之崛起而讀書的,在這種思想灌輸下的歲靜,發現自己的學問不僅無用於支那撅起,還會拖累自己造成心理負擔,有些悲哀也是難免的吧。

孔乙己是被社會物化的勞動力商品,引用最新的詞語即為「人礦」。商品的價值由成本價和售出價共同決定。在這樣的視角下,讀書顯然是提升成本價的一種方式,但衡量商品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它能不能賣出去。不難發現,孔乙己是賣不出去的商品,至少,是無法以賺到足夠利潤的方式賣出去的商品。真理部認為體力勞動可以值回這個價格的立論在於它只把銀子作為商品的成本,忽視了父母對孩子進入高等學府的期望,在大健身過後對於大學生這一身份的社會期望等非金錢的價值,就算以最好的心(迫真)去設想真理部的動機,恐怕也只能說句常處深宮,蒙蔽多矣罷。

孔乙己所面對的是無法創造價值認同,冷漠而麻木的社會。筆者在此做一個假設,如果孔乙己真的脫掉了長衫,加入短衣幫,他的生活軌跡會如何呢?在支那這種互害型社會,孔乙己是免不了要被短衣幫嘲笑的,當然,短衣幫這麼做也是人之常情——他們接受的教育在潛意識裡灌輸了讀書就能做人上人的印象,因此對孔乙己這樣的讀書人肯定是心存不滿的,發泄不滿無可厚非。因此,就算按照真理部所迫真宣傳的放下長衫,孔乙己還是融入不了短衣幫,他還是社會中游離的一份子,那麼他為之所做的放下自尊,放下期待等努力是何苦呢?最悲劇不過,穿上長衫是孔乙己,脫下長衫是連駱駝都沒有的祥子。

孔乙己曾經將讀書作為反抗社會不平等的方式。在支那,雖然趙家人嘴上喊著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貴賤之類的鬼話,但顯然,他們不會放棄自己的紅色江山,在這樣的情況下是無從談平等的。社會層面來說,支那福利非常多(迫真),不過大部分湧入了誰的口袋我們不得而知,但體力勞動者的福利是顯而易見地缺乏的;個人層面上來說,紅色權貴很少有純粹的體力勞動者,就算有也是宣傳PM250的大撒幣。所以,很多父母會將讀書作為子女上升的唯一渠道,告訴他們讀了書之後就不要過苦日子,孔乙己們也自然接納了這份期望並為了它而努力,而現在,他們讀了書,但還是要過苦日子,真理部還告訴他們這是養尊處優吃不了苦,處在這種環境中的人何嘗不會有委屈、懷疑和迷茫?

孔乙己批判的是給予我們過高期望卻無法給到對等回饋的社會,是一葉障目地宣布自己消除了大部分不平等的趙家,是在王朝威壓下選擇麻木,對他人境況無動於衷的看客,也是在倒行逆施瘋狂轉向的時代洪流中裹挾著前行從而不可避免地迂腐,跟不上潮流的我們。

歸根結底,原因無外乎支那還是人吃人的地方。

評價

趙家

鑑於真理部發表該類社論後遭到十萬,甚至是九萬次的沖塔,其迅速開啟趙盾,對此話題避而不談,故留下的珍貴語錄較少。以下為筆者摘錄:

  • 孔乙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當代有志青年絕不會被困在長衫中。
  • 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長衫是衣服,更是心頭枷鎖!
  • 經濟正在復甦,就業形勢正在逐漸改善,青年一代將會有更廣闊的平台、更多樣的機會和選擇。
  • 自嘲一下是為了舒緩壓力,為了更好地前進,但不要沉溺其中。管理好自己的心態,正確面對逆境,才能厚積薄發。

猶記得真理部曾經發表言論杜絕頤使氣指(迫真)的說教,怎麼自己也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模樣呢?

民間

摘選自評論區。

  • 一邊一些聲音指責年輕人「躺平、挑」,另一邊一些社會層面先不說40歲+,是35歲+就不納入社會職業考慮。我們得問一個問題,我們是真的缺乏勞動力嗎,還是缺乏廉價勞動力?996嚴格說就是違法的,但是相關的關注處理在哪?一些企業變相以「提成形式」倒逼加班而實質設立過低基礎線,類似又有哪些主動介入?一些機構是否近於形式。我國各區的最低收入線是否偏低?如果我們看下世界一些發達區域,看看一些招錄率,就大致知道我們的內卷多嚴重,與此同時,因為權益保障不足,大量的青年人傾向進入並不創造稅源的公立單位,這是引發思考的。不要總提什麼「年輕人不能吃苦」,就世界而言,讓高學歷去從事基礎工作本身就是失衡。鼓勵、幫扶創業,提升社會保障尤其非公領域權益,加大勞動權益立法及有力保障,調節分配,有力提升中低收入。應大力改善勞動權益,並著力改善質量,唯此才可推動婚育、消費、健康發展等等方面。與其關注青年思想工作,不如回歸問題源頭。
  • 社會出了問題,不能怪學生。
  • 更經典的難道不是「駱駝祥子」?
  • 明明是社會系統性的發展階段問題,怎麼就矛盾轉移成學歷的鍋?按這個邏輯,那輟學打工的,哪個不是放不下那輛人力車的駱駝祥子?那自主創業做個體小經濟的,誰又不是到處吃大耳巴子的文三爺呢?還有為生活無奈奔波的底層民眾,誰又不是阿Q呢?
  • 雞湯文就算了吧,戰狼文都比這個強,相信當保潔解決問題,還不如讓青年上山下鄉做小農,一天到晚割草餵豬全年無休自給自足,這是解決問題之道嗎?
  • 與其指責青年人不脫下孔乙己的長衫,還不如調查一下什麼樣的制度會造就蘇州許小姐、江西周公子、深圳鍾小姐這種普遍存在的價值觀扭曲的年輕人,匡扶一下社會主義正義和價值觀!
  • 其實我們都生活在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個社會,我們都是孔乙己,都是駱駝祥子。
  • 魯迅寫孔乙己是批判社會的,沒想到現在社會開始批判孔乙己了。
  • 是啊,學校不教社會上的東西,所以學生進入社會後不知所措,那為什麼要上學呢?國家何必在花大把錢搞教育,義務教育結束後統統進入社會去摸爬滾打就是了,省錢且有效!
  • 這篇文章的意思很簡單:工人缺人啦,大學生趕緊過去幹活!
  • 是閏土嗎,從月光下,頸戴銀項圈,手持鋼叉的月下少年,到白髮蒼蒼貧困潦倒,麻木、卑微、木訥。
  • 不是我們的眼光把人分為369等,而是社會通過學歷把人分成了369等,說孔乙己迂腐,說八股取士害人,可現在教育不是也是這樣嗎?一個標準卡死,光是一個英語就卡掉了多少人?上了大學和上不上大學的人生境遇大不相同,人們抱怨的沒錯,請不要轉移話題。